周杏梅给自己画了一个圆,如果说成功,周杏梅的成功是在做人上。
想当年,周杏梅来太原为了什么?为了进城,为了投奔国家体制,为了在更高的位置上表现自己,体会人生。周杏梅喜欢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体会自已,体会自己被人关注,被人羡艳,被人传颂,被人崇尚的感觉。在周杏梅的性格中,那才是幸福呐。周杏梅承认这一点。周杏梅的这一点没有错。周杏梅更幸运的是她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了工作,所以她成事了:
- 1984年,她在南城区律师事务所做律师不久,即担任了太原第四律师事务所主任,直到1997底,整整15年的时间,她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 1989年8月至于1991年7月,她一边工作一边在山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研读法律。
- 1991年9月至1992年8月,她在山西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后来在北京又上了中国高级律师班。
- 1997年11月,她担任了紫光律师事务所主任,山西省律师协会理事,1999年担任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
- 2000年3月,她担任了山西杏梅律师事务所主任。
行政意义上,她担任的这些职务级别并不高,但作为一种特种行业,她主持的那些律师事务所,在省城代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处于特别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她已经对得起故乡霍县,更能对得起周杏梅这三个字。何况她不仅有了职务,更有了成就。她获得了大律师的称号,同时变成社会的公众人物。
1994年,她作为山西律师界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中国第一届律师代表团访美,这对一个从县城走到省城的自学成才的律师来说,绝对是终生的殊荣。
在访美期间,她受到美国律师界热情的招待,并与美国著名的摩根律师事务所的大律师瓦罗建立了特别的同行情义。后来瓦罗几次来中国看她,俩人共同谈论两国的法治问题,瓦罗以“杏梅”的名字建立了一个法治生活的网站,以此表示对中国律师和周杏梅本人的情感和敬意。
人出名了,出国访问的事便经常发生。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当一些司法界人物在一起聚会,大家一看到周杏梅都会说,“那是个职业律师。”周杏梅听到这样的话非常激动和感动,因为她从国际的声音中听到,她至少是个合格的律师。
香港特别行政区董建华的助手之一梁爱诗,是香港行政上的三把手,主管香港的司法事务。但这个香港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见到周杏梅,就与她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亲情,在梁爱诗的官邸,梁爱诗让周杏梅坐着,而她却站着,俩人亲密地合影。
山西很多重要的新闻媒体都给她做过专题或报道。
她被聘请担任了太原市房地产管理局、太原市冶金局、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太原电视台、迎泽区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八一传呼台、太原市铜业公司、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等数十家省市重要单位的法律顾问。
但让人不可理解的是,1999年她辞去了公职,2000年3月,她在佳地花园办起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对于常人来说,这太可惜了,周杏梅几十年奋斗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在一个大城市获得一份功名和地位吗?但她竟然在20世纪末这样关键的时候,一挥手就抛掉了多年来辛辛苦苦获得的成功,从而使自己又变成一个没爹没娘的个体户。周杏梅,竞究要干什么?
人们的疑问恰恰给我们解读周杏梅提供了正确的方式。这就是,对周杏梅这种人,我们必须从人们不理解的地方来解读她。于是在这里我想这样说:成功之前的周杏梅,确实是人们理解的那个周杏梅,但辞职办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周杏梅,却已经变成常人不容易理解的人物。对重大的参与司法活动和广泛的国内国际交往,周杏梅已经变了,她这时已经变成时代的周杏梅,未来的周杏梅。她这时已经真正理解了律师行业的秘密,这就是,律师代表的并不是国家意志,而是社会上法律服务的需求。律师并不是国家体制的一部分,而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她从灵与肉都要脱离体制,走向市场。周杏梅的这个转变是很重要的,说明她从这一刻开始,已经从一个理想的人变成一个理性的人,从一个传统的人变成一个现代的人,从一个乡村的人变成一个城市的人,从一个政治的人变成一个法律的人,从一个事业的人变成一个职业的人,从一个民族的人变成一个国际的人,从一个知识的人变成一个文化的人。在世纪之交,周杏梅成了,于是她将会拥有新的世纪。
周杏梅不是为自己画了个圆:从最初又回到最初:而是在自己的人生中优美地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螺旋上升。你瞧,离开体制之后,她却有了一个管理更好、环境更好、信誉更好、效益更好的20多人的律师事务所,她像国外那些事业家一样,有了自己的单位。她也在创造体制和工作机制。她用法律服务的手段,换回自己的生存所需。她的转型与中国律师制度的改革是同步的。她这样也许出于思想的超前,也许来源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都不影响“周杏梅今天已经是这个样子。”
周杏梅已经有名,有成就,有漂亮的办公环境,有好房,有好车,她无疑已经属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我想周杏梅这种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恰恰就在这里。周杏梅笑着说, “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个老板。”周杏梅的感觉是对的,因为中国再也不能过那种一个国家只有一个“老板”的日子。
有一件事是需要在特别提起的:因为城市需要,太原更换了几千辆出租车,谁知一部分捷达车的质量有很大问题,出租车司机们就互相联络,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一个要道口集体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是上千辆出租车聚集在那里一一旁边还是飞机场——既影响交通,又坏了山西的形象,同时又与事无补。当司机代表把她请到现场后,她上到一个很高很高的台阶上,撕扯着嗓子对大家说,“我是律师周杏梅,如果你们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我愿意无偿地帮你们打这场官司,但是,你们不能采取这样过激的方式,不能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更大的损害,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请大家离开吧,离开吧一一”周杏梅是律师界著名的大嗓门,但她的声音面对上千人的愤慨,无声无息。人们只是看见一个女人站在那个台阶上反复地打着同样一个手势。
人们觉得她一定是和大家有着极密切关系的人。慢慢地,上千人静了,但周杏梅的嗓子已经哑了。她只有手势。她站在那个很高很高的台阶上,只能做着她那个劝大家离开的手势。上千人,走了,一个一个地走了。
我问:如果司机们对你反感,那么多人围攻你又怎么办?
她说:那时候我也没想到这些,其实做律师的,和做法官检察官一样,最终代表的是法律的意志,在很多时候你只能想这个,其它什么都不能想。
我想,周杏梅所说的这个“什么”,内涵一定是很丰富的。我注意到,周杏梅的脸上已经失去任何表情,我看到一个人为信念视死如归的状态。不过,很快她就笑了,她是看着我笑的,笑得很纯粹,但我觉得她是笑给自己的。